11月4日,商務部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經貿領域合作情況。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國際司司長張少剛、新聞辦副主任胡鎖錦出席會議並介紹情況。據介紹,2013年,中國與APEC其他成員之間的貿易額達2.5萬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額的60%。圖為胡鎖錦在發佈會上介紹相關情況。(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中國日報網11月5日電(遠達)針對當前亞太地區新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形勢,有外媒分析稱,相關國家必須從根本上調整管理國家經濟政策方案和經濟外交的理念,其中包括對待地區經濟合作的態度。
  東亞論壇網站11月3日發表該論壇編輯Peter Drysdale的評論文章稱,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是基於開放地區主義的觀點展開的,目的是在全球多邊貿易體制下提高地區發展的能力。世貿組織等全球性機構曾支撐著亞洲更進一步融入國際經濟的信心,使它們能夠通過貿易、經濟改革及多邊或單邊自由化,成功地推進貿易發展和工業轉型。任何一個地區的國家,也沒有像亞太各國那樣如此仰賴全球性組織,以實現它們國內的經濟和政治安全。
  APEC是基於開放地區主義的觀點設立的,旨在依賴全球貿易準則確保亞洲在國際經濟體制下的未來發展。即將在北京召開的APEC領導人會議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論壇。一些一廂情願的分析人士認為,更晚一些設立的東亞峰會可能能夠發揮這一作用。然而,它至今仍沒有這一職能。東亞峰會是一個包括美國和俄羅斯的政治機制,並不涉及任何經濟內容,未來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東盟擴大機制的經濟事務,則是通過“東盟+3”和“東盟+6”的方式實現的。實際上,正是由於APEC仍是主要的地區經濟論壇,它發揮著有效地穩定政治形勢的作用。習近平主席和日本安倍首相有望在APEC會議期間見面,從而起到緩解緊張政治關係的效果。另一方面,東亞峰會則是政治討論的場所,由於它缺乏經濟合作的根基,因此至今尚未發揮過穩定地區政治關係的作用。
  本周我們論壇由Paul Hubbard撰寫的主要文章,強調了經濟在地區地緣政治未來發展中的中心作用。文章中提出了像澳大利亞、韓國、甚至日本在內的中小型國家需銘記的建議。建議指出,這些國家應與新興力量一起,尋求保護和影響符合它們最佳利益的全球經濟規則和體制,維護它們政治和經濟安全所依賴的政治經濟制度。
  正如Hubbard所提出的,對中國增長的預期是基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改革。但下一步開放資本賬戶的努力,風險極大。我們很難高估這一努力取得成功對澳大利亞和地區其它國家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及時給予幫助,充分利用某些重要優勢。
  這些新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調整管理國家經濟政策方案和經濟外交的理念,其中包括對待地區經濟合作的態度。
  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第一次警告我們,亞洲增長已牽涉到地區和國際經濟體制,已無法通過現有的框架和政策戰略模式加以應對。這一危機也導致美國作為地區經濟秩序支撐點的角色受到考驗,而且這一考驗仍在繼續。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改革,推動了中國國內和亞太地區的增長,與此同時,其它國家的戰略與地區外交政策也在發生轉變。
  任何不同意圖和戰略間的鬥爭,都沒有像亞太地區目前試圖建立超出WTO準則的新貿易及經濟規則的努力中,所表現得那麼明顯,也導致瞭如此棘手的後果。
  這場鬥爭的焦點在於,泛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間的經濟及地緣政治較量:前者是以美國為中心、旨在與亞洲促進經濟關係的協定,而且它不包括中國;後者則是基於東盟擴大貿易安排以及中國促進地區一體化努力而設立的制度安排,它不包括美國。兩個協定未來的發展,將能夠很大程度上決定亞太經濟的結構,以及中美兩國的政治關係。
  上世紀80年代,亞太地區面臨的挑戰是增進貿易自由化方面的合作。今天面臨的挑戰仍是如何推動貿易自由化,但現在更重要的是,共同努力促進資本市場一體化,併在下一階段亞洲一體化過程中推進更深層的結構改革。
  這一關於亞洲經濟合作的不同觀點,能更好地確保地區繁榮和穩定,與此同時,由於其包容性,它將有助於鞏固全球貿易和經濟體制。
  (編輯:周鳳梅)
  延伸閱讀:  (原標題:外媒: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的經濟規則 - 中文國際 -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s97xsly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