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茜 成都
  涉及洋外餐連鎖企業大半壁江山的“上海福喜事件”繼續發酵升溫:作為一個全球性集團公司的福喜,因被曝在全球各地執行不同標準,尤其在中國所執行的規範和措施相對較少,再度激起網友們對企業一碗水不能端平的怨氣,其中不乏“二等公民”“蔑視中國”等帶有民族情緒的極端觀點。
  但是,這樣的情緒有用嗎?多少次類似的遭遇告訴我們,對企業“雙重標準”指責也罷、痛罵也罷,都無法阻止“雙重標準”“多重標準”在全世界通行無阻。按所在地標準行事,原本就是一個企業的底線。所以,眼淚和憤怒,這些看似正當卻又毫無意義的情緒,對改變我們所痛恨的現狀毫無用處。
  對深受標準之害的中國人來說,此時,尋找一個有用的辦法保護自己,比尋找一個理由發泄情緒,更顯重要。
  經濟學家王福重在上海福喜事件後,逆民眾情緒而對麥當勞等點贊的表達方法,因為極端而容易讓人生厭,遭到網罵無數。但必須承認,他關於福喜、麥當勞、肯德基不是“外國公司”而是“百分之百中國企業”的說法,值得我們深思。這些企業到中國投資,在中國建廠,採用中國標準,為中國納稅,向中國人提供產品……除了一個用以分類的“外資”頭銜,它們實際與中國企業並無差異。能唯一能約束他們依法生產、提供合格產品的標準,也與中資企業無異。這個標準,既非企業標準,也非他國標準,而是唯一有法律強制力的中國標準。所以,如果我們感覺受傷,傷害我們的也不是“雙重標準”,而是雙重標準中“中國標準”的那一部分太不盡人意。
  可就是這麼不盡如人意的“中國標準”,在實際執行中依然存在“N重標準”,有嚴格有寬鬆,有的甚至被無視。此次,上海福喜是因為違反了“中國標準”,所以必將受懲。但洋外餐出問題,不等於其他國內餐飲企業就能置身事外。有網友不解,為什麼原料供應商出了這麼大的問題,麥當勞、肯德基等門店還是人氣不減,其實,消費者心裡明鏡似的,他們用腳投票的行為與王福重的說法不謀而合,有的中國企業並不比這次受罰的外資企業更值得信任。
  福喜集團等外資企業在中國相繼淪陷,不是用來證明外國的月亮也不那麼圓,而是在不斷提醒我們,雖有號稱史上最嚴的食衛標準出台,但若仍和過去一樣得不到認真的遵守和執行,令行不止,形同虛設,那縱有一個完美的中國標準,也無法保全中國消費者的安全。三聚氰胺事件中的蒙牛等涉事奶企,也曾是中國企業模範,即公認的標準最優執行者。置於萬眾矚目下的它們都曾淪落如此,那些長期不被關註的企業狀況可想而知。
  “標準”,不是企業保護消費者的底線,而是各國保護本國國民食衛安全的底線。我們不能用道德來苛求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也不敢用道德來保證國內企業“良心生產”。能保護我們免於傷害的,只有那個唯一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中國標準”,從內容到執行,是否足夠保護我們安全。
  (原標題:能保護國人的只有一個中國標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s97xsly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